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

少年Pi的奇幻漂流讀後感

看完啦!看完啦!終於把這本熱門的小說看完了。小說分為少年Pi的煩惱、老虎與海以及另一個故事三個部分。比較精彩的就是老虎與海後半段,自相殘殺吃來吃去的部分,作者實在描述得太仔細生動,讓我邊看邊覺得噁心!

很難想像這本小說暢銷全球被翻譯成多國語言,我覺得它就是一部小說,一旦闔上,就沒有動力再打開,它的文字沒有吸引力,很碎。

第一個部分在介紹Pi的生平背景,他是個心思細膩很有想法主見的小孩,爸爸開動物園,媽媽是家管,家裡還有一個哥哥。Pi有三種信仰,印度教、伊斯蘭教&基督教,在他認為,同時有三種信仰沒什麼不可以,他很虔誠很認真。一大堆關於宗教的敘述我看不懂,然後覺得很乏味,一心想跳過。

第二個部分的主題就是老虎與海,敘述Pi如何跟大海&老虎共存。這個段落是最有趣又最噁心的,人與動物的互動栩栩如生,太陽及大海的轉變生動活潑,吃來吃去的橋段俱細謎宜,讓我腦袋裡盡是噁心的畫面…

最後一個部分很簡短卻很震撼,作者彷彿想用最後的爆點來拯救整部小說。獲救後,Pi說了一個限制級的故事,他殺人也吃人。他根本沒有跟鬣狗、老虎、斑馬&紅毛猩猩同船,也沒有遇到同在海上漂流的瞎眼法國人。他說廚師吃了水手,殺了媽媽,而他殺了廚師也吃了廚師。

我相信哪個版本?有動物的還是沒動物的?

看了李安的電影,我相信有動物的;看完小說,我覺得兩種版本都有可能也都另有隱情。Pi的身體&心理一定都承受著極大的壓力及傷痛,所以他做了他不願承認或是選擇遺忘的事,漂流在太平洋上兩百多天的日子,為了要活下去他編了故事說服自己,合理化行為,然後選擇性失憶。

小說讀完,又再次佩服李安,這種故事竟然可以拍得這麼流暢這麼美,而且蘊含很深很深的意義。不過,不管是電影或是小說,宗教的部分都是有看沒有懂啦!哈哈~

以下有雷。。。

在看老虎與海的那部分時,我很緊張,因為電影裡有一幕是Pi把補給都帶上小木筏,結果所有的補給都被突然出現的大翅鯨打翻,食物及水都沒了。我很難過,他的食物沒了,那些補給可以讓他活下去,讓他再撐一段時間,卻一下子都沒了,好可惜也好浪費。原著小說中,我以為也有這橋段,結果就帶著忐忑不安不捨的心讀完了老虎與。哈,結果什麼都沒發生XDDD

沒有留言: